意昂体育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可悲倒霉的柬埔寨西哈努克国王,一生被多个大国操控为傀儡

发布日期:2025-09-03 20:07 点击次数:76

——【·前言·】——

1941年,一个才刚18岁的少年被法国人选中,登上了柬埔寨的王位。不到两年,日军进驻金边,宣布了柬埔寨的独立。虽然身处日军身后,但他仍得听命于巴黎。

20年之后,他带领国家摆脱了法国的殖民统治,可在冷战的博弈中又被推到战术角逐的前线。再过十几年,他被政变推下王位,在北京录制广播,又在朝鲜开会,虽然名义上是国家元首,实质上却什么都掌控不住。他既是国王,也是牺牲品。

法国殖民体系下的“继位少年”

到了19世纪中叶,柬埔寨已经摇摇欲坠,内部各藩王打得火热,外头又被泰国和越南夹着。1863年,法国踏进来,签条约说要“保护柬埔寨的独立”,实际上呢,就是在暗中建立殖民体系。金边的王宫还留着国王,可真正管理国家事物的,却是由法属印度支那总督在操控。财政大权掌握在法国人手里,边防由法军把控,对外的事儿更是都由巴黎来决断。

1884年,法国强硬逼着当时的诺罗敦国王签了个新条约,不只把军队全都收掉,还设了个法籍的行政长官,然后搞起了新的税收制度。柬埔寨的王权变成了摆设,王的批文还得经过法官盖章,宫里的开支也是由法国财政局拨款支持。从那天起,金边的王宫就变成了殖民系统中的一个装饰品,虽然王权还在,但实际上权力已经散了。

进入20世纪初,法国不断调整殖民体系,推出“文明改造”计划,在柬埔寨建立了法式学校、法院和监狱。所有公务员都得学习法语,法语也成了官方文件的使用语言。王室的后代被送到殖民地的中学接受训练,培养成听命于人的官僚式人士。

1941年,一场突然的人事调动彻底改写了柬埔寨的政局。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觉得年纪大、思想保守的莫尼旺国王难以配合巴黎应对日本的局势,就决定提前安排继承人。经过几番挑选后,年仅18岁的学生西哈努克被推上了王位。年轻、经验不足、受西方教育,正好成了“中间人”的最佳人选。

那会儿,西哈努克还在学习法语,根本没有什么治国的基础。他的加冕仪式由法属印度支那的官员主持,卫兵、媒体、典礼啥的都由法国方面安排妥当。法方还为他配备了一帮顾问,所有的诏令都得经过殖民地总督的审查。

到1941年底,日本一口气南下,把整个印度支那半岛都给占了。法属政府虽然受到维希政府的操纵,但实际上日本保持了表面上的形式权力,实质上实行了军事掌控。金边这里,驻扎了日本的宪兵和顾问,法国官员还在做日常的行政工作。西哈努克呢,夹在两边的夹缝里,不得不维持个“中立”状态。

到1945年3月,日本突然展开“明号作战”,一举推翻了法国在印度支那的行政体系。3月13日,日本要求西哈努克“宣布独立”。国王身穿传统衣裳,站在金边的广播台前,朗读了“独立宣言”,宣称柬埔寨不再是法国的保护国。可是大家都明白,这个“独立”其实就是日本用来宣传战争合法性的一个幌子。

不到半年,日本就输了战役,8月15日东京正式宣布投降。这回,西哈努克又遇上空白期。到了8月底,法国军队在盟军的帮助下重新回到柬埔寨。而到了9月,法属的官方管理体系又重新建立起来。西哈努克不得不签署恢复法国统治的行政命令,真正的独立也就只坚持了五个月罢了。政治局势再次让王权回到原点。

从1946年到1952年,西哈努克逐渐觉得不舒服起来了。他试图和法国谈更多自主权,但被巴黎一口回绝。法国不想放手自己的经济利益,也怕失控。这段时间,越南的独立战争开始激烈起来,法国的兵力调配也受限制,柬埔寨的局势变得越来越紧张。

到了1952年,西哈努克动真格了,宣布暂停宪法,解散国会,自己接管大权,想绕过法国那套做法。这招被巴黎当成不合法的,拒绝承认他的“单方面行动”。局势一下子变紧张,法军也进驻金边加强戒备。西哈努克开始在全国走访,用媒体和演讲激起民众的爱国情绪,喊着要实现“彻底独立”。

到了1953年,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战事搞得挺吃力。受到美国的压力,再加上来自多国的反殖民声浪,法国内阁决定让柬埔寨的全部军队撤走。11月9日,法国军队正式从柬埔寨退去,西哈努克亲自到机场送别最后一批法官和军官。

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拿到自己国家的主权。不过,从表面上的独立到真正的政治自主,路走得并不顺。当时他很清楚,国内还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治体制,周围的威胁依然存在,虽然王权归归了,但挑战才刚刚开始。

冷战夹缝的左右横跳

1955年,西哈努克宣布退位,让父亲诺罗敦·苏拉莫尼当上国王。他自己则成立了“Sangkum社会共和联盟”,组建了政府。这其实是一盘大棋,退位表面上让出皇位,但实权全都掌握在自己手里。首相、外交部长、国防部长,都是他身边的人坐镇,他自己就是掌控一切的核心。

1955年,选举一结束,Sangkum把所有议席都拿下了,政治局面变得一统天下。报纸、广播、电台这些媒体也都归了国家所有,反对派慢慢被清理干净。这么一搞,形成了一个“民主外壳配合王室威信”的体制框架。

外部情况可真是在飞快变化。美国对越南南方的援助越加紧了,法军撤退后,美军顾问开始驻扎南越。老挝内战越闹越凶,泰国也与美国签了军事协议。柬埔寨处在中心位置,被美军基地、越共通道和冷战前线包围着。

起初,西哈努克靠着美国的援助,主要依赖技术和物资来维持。但到了1963年,局势突然发生了大转变。他公开批评美国支持泰国的军事扩张,觉得美方在试图操控柬埔寨的内政。于是,他下令驱逐美文化机构和情报人员,断了美方的一些经济计划。

1965年,他踏上了北京之旅,与中国最高层会晤座谈,紧接着又去了河内,与胡志明谈了个天清地白。这一来一往后,柬埔寨和中国正式结成了外交关系,关系范围变得更明确哦。北京方面站在“自主独立”这块牌子上,给他提供了广播站、农机和军事训练的帮忙。而河内那边则保证边境的“合作安全”,两边的配合越来越默契了。

不过,国内军队的高层对他那亲共的态度可是看不过去了,挺不满意的。有几个将军偷偷给美国在金边的使馆写了信,表达了对“国策”的一些疑虑。西哈努克对此没怎么理会,反而继续推动与苏联、东德、朝鲜等国家的交往。结果,柬埔寨变成少数几个没有倒向美苏任何一方的“中立国家”。

1966年,他公开表示“中立政策绝不动摇”,坚决不加入任何军事联盟。这一决定让美国挺不开心的。于是,美方加强了对柬埔寨政府的情报侦察,还开始接触那些反对派势力。

1969年,美军开始在柬东部“边境清扫”,结果搞得外交局势挺紧张的。西哈努克虽然提出抗议,但没啥用。越共武装仍然在柬边境设据点,继续展开活动。国内经济也遭遇困难,政策推行变得更加难搞。亲美的一帮力量暗中集结,准备动手逼宫。

1970年,他赶赴苏联处理一些外交事务。经过北京时,传来了隆·诺政变的消息,王宫被攻占,议会宣布“解除职务”。在飞机上,他得知自己已经失去王位,之后就留在北京待着。

政变与流亡,工具化政治再演一轮

1970年3月18日,金边议会突然召集了一次特别会议,既没王室代表在场,也没提前通知西哈努克。会议以“危害国家安全”为借口,投票决定撤销西哈努克的国家元首职位。当天,副首相兼国防部长隆·诺宣布掌握政权。柬埔寨王国就此终结,柬埔寨共和国成立。这会儿,西哈努克正身在莫斯科,结束国事访问,准备启程前往北京。

政变进行得又快又果断。西哈努克不在国内,王宫也很快就被军队接管了,亲王和亲信们被软禁或者驱逐走了。当天晚上,政府的媒体就赶紧发出公告,说王室滥用职权、勾结外国势力之类的,为这次行动找个合法的借口。首都的街头也挂上了共和国的旗帜,警察巡逻得挺密集,一夜之间局势就变了个样。

西哈努克当时正在北京得知这个消息。中国政府给予了庇护,把他安排到钓鱼台国宾馆住下,还通过外交渠道表达了“对局势发展的高度关注”。北京当天就邀请西哈努克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讲话,明确表示不承认那次政变,呼吁柬埔寨人民起来反抗隆·诺政权。

这是西哈努克第一次在电台上行使政治职能。他失去了国家的控制权,但成为了革命的象征。中国方面帮忙组建了“柬埔寨民族统一战线”,将红色高棉、宋双集团以及亲王派合在一起,形成流亡力量。西哈努克名义上是主席,但实际掌控权很快就落到了红色高棉手里。

红色高棉掌控着地面武装,拥有大量农村的支持者。领袖波尔布特和其他高层成员在河内和北京之间跑来跑去,他们对西哈努克虽然敬重,但并不服从,只当他是国际宣传的工具。在这个联盟里,红色高棉负责制定军事战略和调配人力,西哈努克主要承担对外讲话和出访的任务。

在1972到1974年间,西哈努克数次出访朝鲜、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朝鲜等国家参加会议,宣传“反政变斗争”。中国方面安排媒体跟随报道,突出他的“民族合法性”。他在朝鲜有别墅,在中国也有住处,但实际上处于一种半流亡的状态。

1975年,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彻底从越南撤军,南越政权也垮了。隆·诺政权没有了外援,国家财库空空,两军出现哗变。红色高棉的军队包围了金边,终于在4月17日攻占了市区。隆·诺逃到泰国,柬埔寨的共和国家就此覆灭。

西哈努克从北京启程,回到国内重新就职。红色高棉组织了接机仪式,宣称“王国恢复”。不过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不过是个面子工程罢了。他被安排住进了王宫,但没有权利会见官员,也不能签署任何文件,甚至连出门都不被允许。

1976年,他被要求辞掉国家元首的职务。红色高棉宣布成立“民主柬埔寨”,西哈努克名义上还保留着荣誉头衔,但实际上不再参与政府事务了。王宫外面安排了警卫,来访的人都得登记经过审查,西哈努克变成了体制内的软禁对象。

名义复位,象征主义的终点站

到1978年底,红色高棉和越南边境的冲突越发激烈。到了1979年头,越南军队进到柬埔寨,推翻了波尔布特的政权,扶植韩桑林建立了柬埔寨人民共和国。红色高棉只得退到西部山区搞游击。西哈努克被越南政府排除在外,又一次流亡到了北京。

在中国,他还是主持着流亡政府,联合红色高棉和宋双,组成了“三方联合政府”。里面矛盾挺多的,西哈努克试图调和红色高棉和其他派别,可老是吃不开,常被冷落。他自己形容那段时间“没有实权,只有任务”。

80年代,他变成了流亡政府的代言人,不停地在北京和平壤穿梭,参加各种国际会议,也接受了不少西方媒体的采访。虽然国际社会承认他代表的流亡政府在联合国有位置,但对这个政府的内部架构还是挺怀疑的。红色高棉的那些坏事被曝光后,西哈努克的名声也大受影响。

1991年,冷战逐渐收尾,柬埔寨的和平协商正式拉开帷幕。西哈努克作为三方联合政府的一员,参加了巴黎和平协议的签署仪式。协议里提到要多方面裁减武装力量,建立临时政府,还要举行选举,恢复君主制度。同时,联合国成立了“临时行政机构”,负责监督柬埔寨的全面重建工作。

1993年,柬埔寨举行了大选,实行王室恢复的体制。西哈努克以“全民共识”的身份再次登上王位,这是他第三次加冕。他公开表示,“只作为国家团结的象征”,并保证不介入日常的行政事务。

复位之后,他不再插手政府事务。洪森和拉那烈各自掌管实权,分别担任总理和副总理。西哈努克被排除在政策制定之外,只出席典礼和外交活动。报纸仍称他为“最高尊敬”,但国会的决策完全绕开了王室。

2000年以后,因为身体状况,他大多时间都在北京就医,公开亮相的次数也变少,偶尔会接受一些外国媒体的采访。到了2004年,他主动提出辞职,王储西哈莫尼接替王位。柬埔寨议会还通过了《王位交接法》,正式结束了西哈努克的统治历史。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