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副总统万斯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罕见同框,出现在NBC的电视节目中。
万斯面带笑容,宣称俄罗斯已在乌克兰问题上做出“重大让步”:放弃扶植亲俄政权、承认乌克兰主权,甚至默许西方提供安全保障。
他高调赞扬特朗普的斡旋成果,暗示冲突“未来6个月内可能结束”。
一旁的拉夫罗夫面无表情,当场泼了桶冰水:“泽连斯基什么都拒绝,普京和他见面毫无意义。 ”
万斯口中的“让步”听起来像和平曙光:俄罗斯不再强求基辅“亲俄”,同意乌克兰保持主权,还默许西方提供安全保障。
他甚至宣称这是“三年半来普京首次向特朗普让步”。 但细看条款,全是模糊地带。
例如,俄方虽承认“乌克兰领土完整”,却未说明具体范围——是当前战线? 还是战前边界? 万斯避而不谈。
所谓“安全保障”仅停留在口头:拉夫罗夫轻描淡写提了句“安理会国家可参与”,却转头强调“没有俄罗斯参与的安全保障是白日梦”。
特朗普政府的急切态度同样耐人寻味。 万斯刚宣称谈判“有起有伏”,特朗普就放话威胁:若两周内俄乌不直接谈判,将发动“大规模制裁或关税”。
此前,美国已对印度加征25%关税,惩罚其购买俄油,试图用经济杠杆逼俄妥协。
拉夫罗夫的回应直戳美乌软肋。 他抛出三个扎心问题:
泽连斯基的总统身份:俄方质疑,根据乌克兰宪法,泽连斯基任期早已结束,其合法性“存疑”,无权代表乌方签署协议。
领土问题无解:乌方公开拒绝割让顿巴斯等争议地区,拉夫罗夫直言“双方根本谈不拢”。
安全保障需俄点头:西方计划向乌派兵驻守? 拉夫罗夫冷笑:“若排除俄罗斯参与,这些保证只是幻想。 ”他更警告,西方若在乌部署军队遏制俄罗斯,只会加剧对抗。
尽管拉夫罗夫嘴上说“普京尊重特朗普”,但句句都在拆台。 他甚至暗示,俄军在前线的推进(如进攻红军城)才是真正的筹码:“战场结果决定谈判桌上能拿到什么。 ”
夹在美俄之间的泽连斯基,选择用行动表态。
上次访美时,他特意带上欧洲多国领导人同行,防止特朗普和万斯“逼迫让步”。 这一招成功让欧盟站队乌克兰,反将美国置于被动。
对领土问题,泽连斯基寸步不让,坚持“任何让步需全民公投决定”,仅愿私下讨论“临时安全安排”。
战场之外,乌方更展现强硬姿态。 24日,乌军使用国产远程导弹袭击俄炼油厂,泽连斯基公开宣布:“不再与美国讨论这类行动! ”
此前,美国防部曾暗中阻止乌军使用美制导弹打击俄境内目标,但乌方已绕过限制,自主发动袭击。
西方阵营对乌支持也出现裂痕。
万斯在节目中明确排除美军地面部队介入的可能:“美国不会派兵去乌克兰! ”但加拿大总理卡尼到访基辅时,却承诺出资5亿美元助乌购武,更称“不排除派兵可能”。
泽连斯基当场喊话:“期待加拿大军队出现在乌克兰! ”
欧盟同样与美国唱反调。 德国《世界报》披露,欧盟反对美国“施压乌克兰割地换和平”的策略,主张任何协议须由乌方直接参与,安全保障也应由欧盟主导框架。
谈判桌外,战场硝烟反而更浓。
俄军正多线猛攻:在康斯坦丁诺夫卡郊区推进,集中火力争夺红军城。 军事分析认为,俄方可能在未来数月完全控制该战略要地。
乌军则持续反扑,24日与情报部门联手袭击俄萨马拉州炼油厂,同日还出动无人机袭击俄乌斯季卢加港,引发大火。
双方士兵死伤数字飙升。 俄国防部通报称,单日击落乌军172架无人机;乌军总参谋部则报告前线爆发85次战斗,仅波克罗夫斯克地区就达31次。
这种“以战促谈”的策略,让停火协议更难达成——毕竟,谁都想攥着更多筹码走进谈判厅。
拉夫罗夫离开NBC演播室时,留下最后一句话:“安全保证必须包含俄罗斯的根本利益,否则一切免谈。 ”这桶冷水,浇透了华盛顿的乐观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