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北溪一号”重大案件真相揭晓,疑点指向一个强国

发布日期:2025-08-27 11:53 点击次数:159

到2024年6月,德国联邦检察院发出了一份首张针对乌克兰嫌疑人的逮捕令,代号“弗拉基米尔·Z”的乌克兰男子被确认是炸药安放和“北溪”管道爆炸团伙的一员。这次行动意味着对2022年9月“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2年9月26日,波罗的海里传来三声闷响。就在丹麦博恩霍尔姆岛附近,“北溪-1”和“北溪-2”两条管道遭遇爆炸,六根管线全都被炸得支离破碎。

这次爆炸带来的震动挺厉害,瑞典南边的地震监测站都测到了一次2.3级和一次2.1级的震感。大量天然气像开锅一样喷涌出来,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一公里的白色水域,像沸腾的泉水似的在海面上翻腾。

这个事情一出来,全球都紧张起来啦。丹麦、瑞典和德国都迅速展开调查,大家都一致认为这是有人蓄谋破坏。瑞典安全局在现场还找到了炸药的痕迹,确凿证明爆炸是故意搞的。

爆炸一发生,国际舆论就开始猜测到底是谁干的事,指责也越来越激烈。丹麦、瑞典和德国做了调查,可一直找不出到底谁在背后操控。

2023年2月8日,美国的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发表文章《美国是如何炸毁北溪管道的》,直接点出美国是这起事件的幕后黑手。赫什以揭露政府丑闻和军事秘密而出名,曾凭借对“美莱村大屠杀”的深入报道获得了普利策国际报道奖。

赫什在文章里爆料了个惊人的内幕:早在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几周前,美国就已经谋划破坏“北溪”管道。他说,美国总统拜登亲自下令行动,美国海军潜水员在2022年6月趁着军事演习的机会,偷偷埋设了C4炸药。

2024年8月,《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详细的调查文章,展现了一个全然不一样的说法。报道对话了四位乌克兰的高级国防和安全官员,他们要么参与了这个行动,要么对这个计划掌握具体情况。

报道讲到一个挺离奇的场景:搞“北溪”管道的“奇怪行动”,竟是在一个酒吧关门的时候想出来的。2022年5月,几位乌克兰的高官军官和商人聚在一块,庆祝俄乌战场上的一些进展。在酒精助兴和浓浓的爱国情绪带动下,有人就提出了破坏“北溪”管道的点子。

文章说,几天之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点头同意了这个方案。所有的行动安排都通过口头传达,没有留下书面文件。到下一月,在中情局的施压下,泽连斯基下令暂停这项行动,可当时乌克兰武装力量的总司令扎卢日内却没有听指挥,依然坚持执行。

《华尔街日报》披露了详细的操作细节,报道指出,乌克兰这次行动花费大概30万美元,借了一艘小型游艇,艇上搭了六个人,其中包括一些经过训练的平民潜水员。

其中有一名女船员,是为了营造一帮朋友在玩乐的假象而加入的。2022年九月,这个破坏团伙在德国租了一艘游艇,带上潜水装备、卫星导航仪、便携式声呐等工具,趁着夜色潜入水底,把剧烈炸药和定时装置藏在“北溪”管道上。

一名参与这个方案的军官说:“每次看到媒体猜测这次大行动可能跟特工部门、潜艇、无人机还有卫星有关,我都忍不住笑出声。其实,这整个计划不过是一个晚上喝多了,再加上几个人的决心拼凑起来的。”

虽然《华尔街日报》详细描述了情况,但不少分析人士对乌克兰能否单独搞定这么复杂的行动表示怀疑。毕竟,“北溪”管道在波罗的海海底,要拆炸弹可不是随便能干的事,需要先进的潜水设备和专业的操作人员。

乌克兰海军的实力毕竟有限,要具备这么强的能力,还真是难以完全肯定。和赫什报道里提到的美军专业潜水员用先进技术设备相比,差距可谓明显。

去年3月,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说过,像这样的恐怖行动,只有得到国家支持的特别部队才能做到。这一看法也得到了很多军事专家的赞同。

从爆炸事件带来的好处来看,大家普遍觉得美国算得上最大受益者之一。把“北溪”管道给搞垮后,美国一方面能夺得俄欧之间的能源通道,进一步扩大自己在欧洲能源市场的份额;另一方面还能堵住俄欧之间的谈判渠道;再加上,还能逼得欧洲的资本赶紧往美国跑,赶快撤离原有的投资和资产。

“北溪”管道出事后,欧洲的能源供应受到了很大冲击。尤其是德国和法国这些以俄罗斯能源为主的工业大国,压力山大,只能不得已转向美国购买液化天然气来缓解局势。

这个变化让能源价格猛涨,欧洲工厂和老百姓的荷包变得更加紧张,通货膨胀也是一路飙升。反观美国,趁机把自己变成了欧洲液化天然气的最大供货方,实力一再增强,稳稳牢牢地在全球能源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

虽然不少国家都在展开调查,但整个过程里面难免碰到不少麻烦和疑点。丹麦、瑞典和德国都开始了相关调查,不过都拒绝让俄罗斯参与。到2023年,瑞典和丹麦也都宣布停止调查了,可对调查的结论则讳莫如深,没有多说。

俄罗斯建议在联合国平台上组建一个独立委员会,来查明爆炸的真相,而中国则第一时间表达了支持。可西方国家不仅对赫什的报道保持缄默态度,还极力反对中俄提出的由联合国牵头调查的想法,阻挠得挺厉害。

德国在2024年6月低调地向涉事“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乌克兰潜水员发出了欧洲逮捕令,这消息一直到8月14日才被媒体报道出来。

赫什在接受土耳其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北溪”管道爆炸事件让人震惊,但更让人吃惊的是事发之后西方媒体的沉默,没有人出来承担责任。

这种一声不吭的态度跟西方媒体平时热火朝天地报道其他国际新闻形成了明显对比。正如赫什所说的那样,美国方面都坚决否认,根本不愿多谈。而乌克兰政府也断然否认自己和“北溪”管道爆炸这事儿扯上关系。

俄罗斯方面把这事儿定性为“空前的国际恐怖袭击”,直指美国是背后推手。普京总统也曾表明,这显然是一起国家级的恐怖行动。

德国调查人员确认嫌疑人代号“弗拉基米尔·Z”,据悉他的最后居住地在波兰,可到2024年7月初,这人已经离开了波兰的领土。

因为管道爆炸引发的天然气泄漏,给附近的环境、渔业和航行安全带来了巨大冲击,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超过15亿美元。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