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玄奘抢破头的金饭碗现形记!释永信戒牒失效开启老婆孩子热炕头

发布日期:2025-08-06 11:20 点击次数:196

释永信大和尚的戒牒被“上头”(中国佛教协会)给注销了,这事儿大家应该都听说了。

但咱平时在电视剧、小说里看到的,多半是“度牒”,可不是“戒牒”!这俩名字听着像亲戚,其实差别大了去了,里面门道不少!

“户口本”也有古今之分

简单说,戒牒和度牒,都是出家人在佛门的“身份证”、“户口本”,证明你是登记在册的正经和尚/尼姑。不过,“度牒”这玩意儿可是老资格,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而“戒牒”呢,才出现两百多年,算是个“小年轻”。

中国最早给和尚尼姑“上户口”得追溯到东晋那会儿。想想“南朝四百八十寺”那盛况,和尚多了又不种地,朝廷就琢磨得管管,于是设了专门管僧人的官儿,给他们发个“印牒”当合法证明。

度牒:古代“金饭碗”+“硬通货”

到了隋唐,度牒制度就正式立起来了,管得也严。大名鼎鼎的唐三藏法师,当年出家可费了老鼻子劲!书里记载,玄奘法师出家那年,整个大唐就放几百个名额,洛阳那么大地方,才分到14张度牒!竞争比考状元还激烈!

想当和尚?得有师父推荐,还得通过官府的“地狱级”考试,才能拿到这张宝贵的度牒。有了它,你就成了“合法僧人”,国家赋税、徭役这些苦差事,统统跟你拜拜了!

僧人的“铁饭碗”成了朝廷的“摇钱树”

这“免税免役”的特权,很快就成了普通老百姓眼红的“金饭碗”。朝廷更精,发现这玩意儿简直就是“无本万利”的好买卖!

安史之乱后,朝廷老缺钱,卖度牒就成了快速“回血”的妙招。到了宋朝更夸张,度牒不仅能官方买卖,还能在民间当“股票”一样炒!有钱人纷纷囤积居奇,低价收高价卖,它甚至成了和当时纸币“交子”平起平坐的“硬通货”!

宋朝一张度牒能炒到一千贯以上,搁现在保守估计得值几万到十几万!比当时的“交子”还保值,民间市场认它!

度牒的“硬通货”实战

苏东坡就干过这事儿,两次打报告给朝廷,请求批给他几百道度牒,干嘛用?救灾!修运河!连宋高宗都给岳飞发过两百道度牒,直接当军饷使了!这玩意儿比真金白银还好使。

度牒“退休”,戒牒“上岗”

明朝开始,和尚也得交税服役了,度牒的“含金量”直线下降。到了清朝“摊丁入亩”后,度牒那点经济好处彻底没了。于是,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朝廷大手一挥:度牒制度,废了!改由各个寺庙自己发“戒牒”。

核心区别:谁发?有啥用?

度牒 vs 戒牒,关键就两点:

谁发的? 度牒是朝廷(官府)发的,代表“官方认证”,背景硬;戒牒是佛教界自己(寺庙或后来的佛协)发的,属于“行业认证”。有啥好处? 度牒是“特权门票”,拿着它就免税免役;戒牒更像纯粹的“身份证明”,上面记着你的籍贯、年龄、俗名、在哪个庙修行这些基本信息,没啥经济特权了。像释永信他们的现代戒牒,就是由中国佛教协会统一发的,这次注销也是河南佛协上报、中佛协点头的程序。

释永信现在啥情况?

大和尚没了戒牒,就等于被佛门“系统”自动“注销户口”了,通俗点说,就是被“强制还俗”了。法律上该担的责任(如果有)算是清了。这么一想,释大师倒是可以“无缝切换”到另一种人生模式,体验下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也算是“塞翁失马”了?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