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城这块金字招牌,千年一遇地被一纸命令给摘了,换成了“首尔”两个字,谁能想到?
就像咱们熟悉的老字号,突然改了门头,走进门却觉得啥都变了味。
这事,谁听了不哆嗦?
你说,几百年的根,真能说断就断?
2005年,韩国喊了句“跟上国际潮流”,把“汉城”给全盘换成了“首尔”。
理由?
说是要消除误会,说是更国际化。
可这“首尔”一冒头,别说外人听着陌生,自己人心里都不解渴。
旅游公司、导游、老百姓,全都乱了套。
机场大喇叭喊“首尔”,可旅客还是追着“汉城”问路。
你说,这尴尬不尴尬?
据说,这一刀切的改名,是为“文化自信”。
可别逗了,文化自信不是光靠换个名字就能砸出来的。
自家祖宗的名字不用,非得造个新词儿,图啥?
到头来,不光是老人家记不住,年轻人也觉得没底气。
有意思的来了。
新一代孩子,课本上只写首尔,家里老人却老说汉城。
结果,孩子问:“爷爷,您当年不是在国外上学吧?”一家人各说各的,谁能理顺?
这不是活生生把一家子分成两拨嘛!
外头更乱。
中国、日本这些邻居,几十年一直叫“汉城”,突然冒出个“首尔”,还得专门解释半天。
没法子,宣传册、新闻稿、地图全都要改。
可问题是,许多外国人听到Seoul,还真不知道和汉城是不是一码事。
你看,这不是越改越乱?
再说旅游。
以前“汉城奥运会”多出名,听着就有年头。
现在一改成“首尔”,宣传册上本来就没啥历史故事,新名字一贴,游客看着眼懵。
要不是背景里配音师嘴快,还能提一嘴“汉城的老故事”,不然谁还知道这地方有多少年历史?
尴尬的还多着呢。
韩国媒体采访过街头的老人家,三分之一不服气,“首尔”两个字说着没感情。
还有一半人直说,“叫了大半辈子‘汉城’,突然换了,真难受。”你说,这文化是剪得断的吗?
有学者遇事就喜欢分析,说“汉城”其实不是中国的专属,是半岛自己祖宗留下的。
可有政策要求,学校不许再讲老名字,这可苦了家长。
得偷偷翻出旧地图,给孙子孙女讲故事,结果孩子一脸懵圈,以为爷爷真去外国留学了。
这场面,真是要多乱有多乱。
据说再过些年,街头巷尾的老招牌搞不好就没人认识了。
可奇怪的是,老市场、老茶楼,反倒开始打起“汉城记忆”的招牌。
大家还挺买账,越来越多年轻人也跑来看“汉城老字号”。
你说,这算不算用新瓶装老酒?
韩国那些文化推广部门,到现在也不敢死命推“首尔”唯一。
最新的城市宣传册,干脆写成“历史和现代的交汇”,不提汉城,也不敢强推首尔。
大家都明白,这根本不是语言的事,这是心里的根啊。
国际上,韩国改个首都名,联合国、奥委会、世行全跟着改文档。
可外国人听Seoul,敢情以为是个新品牌,根本联想不到亚洲还真有个地方改这么大胆。
新闻稿倒是写得洋气,“Seoul rises as Asia’s shining capital”。
可明明就是原来的汉城嘛,这么一换名字,反倒让人糊涂。
外国记者还得专门打括号说“Seoul, formerly known as Hanseong”,不然真没人记得住。
更绝的是,韩国人本想靠改名树立国际形象。
可“首尔”大学刚一改名,中国报名人数掉了一大截,不少人以为这又冒出来个新学校。
媒体、旅行社全得加上一句“即原汉城”,这才敢发稿。
你说,这不是前脚刚踢开,后脚自己又补个解释?
很多韩国人事后冷静下来,觉得这场大改名,表面是独立,骨子里却有点像“自我设限”。
你说文化认同,真靠把祖宗的名字抹掉来实现?
真要是这样,那不就成了没根的浮萍?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韩国这次折腾,把一座有六百年历史的古都,生生剪成两段。
年轻人认不全老地名,老人家改不过口头禅。
商家宣传卡壳,专家学者心疼。
历史和现实像两张拼不上的拼图。
到底是进步还是折腾,谁也说不清。
更有网友吐槽,改名搞得“自己人都找不到自家门”。
还有人讽刺:“本来是想更国际化,现在连自家孩子都不认爹。”想想也是,文化根脉不是纸上谈兵,一句行政令,能断得了血脉不成?
2020年,首尔市政府也变聪明了,再不死磕“首尔”这两个字。
改口说“这座城市是历史和现代的结合”,留了空间,留了念想。
多少带点无奈。
现在回头看,韩国这场“文化自剪”,图的是啥?
是怕旧影子太浓?
还是想从零开始?
结果一折腾,旧的不全去,新又难落地。
最后,名字写在护照上,记忆还藏在心里。
走在街头,随口一句“汉城”,有人摇头叹气,有人微笑点头。
六百年不是说丢就丢的。
有的人说,“这时代不就是要创新吗?”可创新不是砍断历史。
再牛的品牌,也怕断了传承。
你说,“汉城”俩字,难道真只是个地名?
那首尔两个字,又能装下多少故事?
韩国人,把首都名字换得这么决绝,到底换来了什么?
是更国际化,还是多了一层尴尬?
曾经的骄傲,现在成了绕不过去的梗。
你说,咱们中国要是也跟风,祖宗留下的地名一个个换成新潮英文,咱还能认得出北上广深吗?
回头想想,名字可以变,骨子里的东西,真能丢得掉吗?
谁要真觉得改名能解决所有烦恼,那我还真要给他颁个“自信大金杯”。
你说,改名字容易,找回认同难。
咱们认同的,是门口那块老招牌,还是门后头那一锅热汤?
有人说,这世界变化快,跟着潮流走没错。
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就是咱们这点念想吗?
你觉得呢?
首尔的故事还没完,汉城的余音还在耳边。
你说,这样折腾,到底值不值?
欢迎留言,聊聊你心里那块最不想改的地名是哪块。
你会不会怀念小时候的老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