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能让一向以铁腕著称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如今却像被架在火上烤,里外不是人?这边战时内阁的关键盟友甘茨直接下了最后通牒,要求他在6月8号前拿出个明确的战后方案,不然就立马散伙走人;那边国际刑事法院的检察官更是扔出一记重磅炸弹,申请对他和哈马斯领导人发出同款“逮捕令”,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内塔尼亚胡这位在中东政坛叱咤风云几十年的“不倒翁”,似乎正一步步滑向四面楚歌的深渊。
家里吵翻天也就罢了,更要命的是,国际上的老朋友们也一个个翻了脸。就在前不久,欧洲的西班牙、爱尔兰和挪威三国,像是商量好了一样,齐刷刷地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这在以色列看来,无异于背后捅刀子,是对其国家立场的公然挑战。内塔尼亚胡政府气得火冒三丈,立刻召回大使抗议,但这改变不了以色列在外交上日益孤立的窘境。曾经那个在中东地区横着走、无人敢惹的小霸王,现在发现自己越来越像个孤家寡人。
然而,所有这些打击加起来,可能都比不上那个曾经把它捧在手心里的“老大哥”——美国,亲手递过来的那把刀子。就在2024年3月25日,联合国安理会历史性的一幕上演了。一份要求在斋月期间立即停火的决议摆在桌上,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美国代表身上。按照以往的剧本,美国肯定会毫不犹豫地举手投下否决票,为以色列挡住一切“麻烦”。可这次,美国代表只是默默地投了弃权票。就是这一下,决议顺利通过。消息传来,内塔尼亚胡办公室据说当场就炸了锅,公开指责美国“背弃”了一贯立场,并怒气冲冲地取消了原定的代表团访美行程。这记响亮的耳光,打得全世界都听见了。
美国的这记耳光,还只是个前菜。真正让内塔尼亚胡寝食难安的,是美国随后联合中东几个阿拉伯国家,悄悄攒出来的一份全新的停火方案。这份洋洋洒洒足足21条的方案,简直就是为内塔尼亚胡量身定做的一剂“毒药”,每一条都精准地踩在他的痛点上,把他开战以来所有的豪言壮语,全都撕得粉碎。
咱们一条条来看,这份方案到底有多“毒”。首先,以色列军队必须分阶段、无条件地全部撤出加沙,一兵一卒都不能留。这就直接废了内塔尼亚胡天天挂在嘴边的“战后以色列必须对加沙拥有绝对安全控制权”的牛皮。他原本的算盘是,把加沙变成第二个约旦河西岸,想什么时候进去抓人就什么时候进去。可美国的方案是:你给我麻溜地滚蛋,这里的安全以后由美国、阿拉伯国家等组成的国际部队接管。这等于彻底斩断了以色列长期霸占加沙的念想。
其次,那个把加沙人全部赶走,把这里改造成“以色列高档海景房”的疯狂念头,也彻底成了黄粱一梦。方案里白纸黑字写着,加沙人哪儿也不用去,那些已经逃难出去的,还得让他们安安全全地回来。这一下子就把以色列想一口吞下加沙的门给堵死了。
最让内塔尼亚胡吐血的,恐怕还是对哈马斯的处理方式。他发动这场战争最大的口号就是“彻底消灭哈马斯”。可美国的方案是怎么写的?赦免所有哈马斯成员,只要他们交出武器和加沙的管理权,整个组织就能保全下来,想离开的甚至还给开辟安全通道。这哪是消灭啊,这分明是给哈马斯留了火种,简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以后这帮人转入地下,继续发挥影响力,对以色列来说就是个永远的噩梦。
更绝的是,内塔尼亚胡一直嚷嚷着,加沙绝不能再还给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结果美国的方案里,设计了一个由巴勒斯坦技术官僚组成的临时政府。这不明摆着就是个过渡班子嘛,最终的目的还是要把加沙的管理权交还给巴勒斯坦人自己,为未来建立一个统一的巴勒斯坦国铺路。这每一条,都像一把刀子,精准地插在内塔尼亚胡的心窝上。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老美这次怎么转性了?难道真是圣母心泛滥,开始同情巴勒斯坦人了?别天真了,国际政治的牌桌上,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只有赤裸裸的利益。美国之所以180度大转弯,背后是极其现实的考量。
一方面,这场战争打得太惨了。加沙的人道主义危机已经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不断传出的平民伤亡画面,让把“人权”挂在嘴边的美国在国际上颜面尽失。根据一些国际组织的统计,冲突已导致数万名平民丧生,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这种局面再持续下去,美国在中东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盟友体系就得崩盘,尤其是跟沙特等国的关系正常化进程,很可能就此泡汤。正如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的一位中东问题专家所言:“加沙的每一枚炸弹,都在侵蚀美国在该地区的道德权威和战略利益。”
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的政治压力也快让拜登政府顶不住了。2024年是美国的大选年,拜登的支持率本就岌岌可危。民主党内部的进步派和大量的年轻选民,对政府无底线支持以色列的做法越来越反感,抗议示威活动此起彼伏。为了选票,拜登也必须踩下刹车,跟内塔尼亚胡的战车做切割。那个耗资数亿美元在加沙海岸建的临时浮动码头,与其说是为了人道援助,不如说更像一场政治秀,表明美国在“绕开”不听话的以色列,亲自下场解决问题。
那内塔尼亚胡为啥还要死扛到底呢?他难道看不清形势吗?这背后,同样是他自己的政治小算盘。他的联合政府,是靠着几个极右翼的鹰派政党才勉强凑起来的。这帮人比他还强硬,天天叫嚣着要吞并土地,重建定居点。只要内塔尼亚胡敢在任何一点上妥协,比如接受撤军或者承认巴勒斯坦人的权利,他的政府第二天就得垮台。
更重要的是,一旦下台,等待他的可能不仅仅是政治生涯的结束,还有缠身多年的腐败案审判。对他来说,将战争无限期地拖下去,维持战时总理的身份,是他目前唯一的“护身符”。所以,他只能把矛盾不断向外转移,摆出一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强硬姿态,来稳住自己的基本盘。他甚至还在加速推进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建设,试图把地盘占死,彻底断绝“两国方案”的任何可能性。
在我看来,这整件事就像一出无比讽刺的黑色幽默。在加沙,无数平民正为了一口干净的水、一块面包而挣扎在生死线上;而在华盛顿和耶路撒冷,政客们却在为了选票、权位和地缘政治利益,进行着冰冷的算计。一份看似能带来和平的方案,却因为触动了某些人的核心利益而寸步难行。
当一个超级大国的全球战略,撞上一个强人总理的政治生存战,谁会先眨眼?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