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本文资料来源:《麻衣相法》《柳庄相法》等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面相之学,自古有之,上可追溯至伏羲画卦,下至历朝历代的相士传承。在这门古老的学问中,颧骨的高低向来被视为观人识相的重要标准。
《麻衣相法》有云:"颧为权柄之府,高则掌权,低则受制。"而在道教典籍中,更有玉皇大帝亲传相法的记载,其中对颧骨相貌的论述,堪称精妙绝伦。
颧骨突出之人,真的能在晚年获得威望和地位吗?这看似简单的面相特征,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天机?古代那些颧骨高耸的帝王将相,他们的人生轨迹是否印证了这一相法真谛?当我们深入探究这个问题时,会发现其中蕴含的道理,远比表面看来的更加深邃。
说起颧骨与权势的关系,不得不提及一位传奇人物——明太祖朱元璋。这位从乞丐成长为开国皇帝的传奇君主,正是颧骨突出相貌的典型代表。
朱元璋年幼时家境贫寒,父母早逝,曾在皇觉寺做过小和尚,后来四处流浪乞讨。那时的他瘦骨嶙峋,但即便在最困顿的岁月里,他那双突出的颧骨依然清晰可见。寺庙里的老僧人曾暗中观察这个小沙弥,发现他的面相颇为奇特。
"这孩子颧骨高耸,眼神坚毅,虽然现在落魄,但日后必有大成就。"老僧人对身边的师兄弟如是说道。当时众人都觉得这话有些荒诞,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小乞丐,怎么可能有什么大出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的人生轨迹逐渐印证了老僧人的预言。他加入了红巾军,凭借过人的智慧和坚韧的意志,在乱世中脱颖而出。每当他站在军中发号施令时,那双高耸的颧骨更显威严,士兵们看到他的面容,都不由自主地产生敬畏之心。
在攻取应天府的关键战役中,朱元璋亲自督战。夜深时分,他站在城头之上,月光洒在他的脸庞上,突出的颧骨在月辉下显得格外分明。身边的将领们看着他的侧影,都能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威势。有老将私下议论:"主公这颧骨,真是天生的帝王之相啊。"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更是将这种威严发挥到了极致。在朝堂之上,他端坐龙椅,那张棱角分明的脸庞让所有大臣都不敢直视。史书记载,许多初次见到皇帝的官员,都被他颧骨突出的威严相貌所震慑,连说话都变得结结巴巴。
无独有偶,历史上另一位颧骨突出的名人是唐朝的宰相魏征。魏征年轻时只是一个普通的书生,相貌并不出众,但他的颧骨格外突出,给人一种刚正不阿的感觉。
魏征初入仕途时,很多人都看不起他,认为他只是一个迂腐的书呆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征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正直的品格,逐渐在朝中站稳了脚跟。每当他在朝堂上直言进谏时,那双突出的颧骨更显出一种不可撼动的坚定。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因为一时冲动要下达一道不当的诏令,魏征当即站出来反对。他挺直身躯,颧骨在烛光下显得格外突出,语气铿锵有力:"陛下此举不妥,臣不能同意。"李世民看着魏征那张刚毅的脸庞,心中的怒火慢慢平息下来,最终收回了成命。
后来李世民曾对身边人说:"魏征这个人,光看他的颧骨就知道是个有骨气的人。这样的人做大臣,朕才能放心。"魏征也确实没有辜负皇帝的信任,直到晚年都保持着刚正不阿的品格,在朝中享有极高的威望。
除了这些帝王将相,民间也有不少关于颧骨相貌的传说。在江南一带,曾有一位名叫陈老的私塾先生,他颧骨突出,但年轻时穷困潦倒,只能靠教书糊口。村里人都觉得他这辈子也就是个普通的教书匠了。
然而,陈老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从不阿谀奉承,也不随波逐流。他教书育人几十年如一日,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随着这些学生在各行各业取得成就,陈老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到了晚年,连县令都要对他礼让三分,乡里乡亲更是将他视为德高望重的长者。
村里的老人们常说:"陈老这颧骨就是福相,年轻时虽然清贫,但到了晚年必有威望。这是老天爷给的好相貌啊。"
这些故事看似偶然,但在相法学中却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古代相士认为,颧骨代表一个人的意志力和权威性。颧骨突出的人,往往性格坚毅,不轻易妥协,这种品格在年轻时可能会让他们显得格格不入,甚至遭受挫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积累,这种坚韧的品格会逐渐转化为威严和权威,让他们在晚年获得应有的地位和尊重。
《柳庄相法》中有详细的记载:"颧骨者,权柄之象也。高则主贵,低则主贱。然高而有肉者,权柄有恩;高而无肉者,权柄少恩。"这段话精准地描述了颧骨与权势之间的关系,不仅要看高低,还要看肉质的丰润程度。
在道教的典籍中,对颧骨的论述更加玄妙。《太上感应篇》中提到,人的面相是内心品格的外在体现,颧骨突出者往往内心坚定,不易被外界诱惑所动摇。这种内在的坚韧,正是成就威望的根本所在。
然而,颧骨突出就一定能带来晚年的威望吗?在古代相法典籍中,还有更加精妙的论述,涉及到颧骨的具体形状、位置,以及与其他面部特征的配合。更重要的是,玉皇大帝在传授相法时,还提到了一个关键的秘诀,这个秘诀能够决定颧骨突出者最终能达到怎样的高度。
这个秘诀究竟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影响着那些颧骨突出者的人生命运?
玉皇大帝在道教典籍《上清大洞真经》中,曾详细阐述了颧骨相法的奥秘。他指出,颧骨的吉凶不仅在于其高低,更在于其"神韵"。所谓神韵,即是颧骨所透露出的精神气质。
"颧骨高而有神者,乃天授权柄之相。然若高而无神,则为孤克之相,晚年虽有威权,却难享天伦之乐。"玉皇大帝的这番话,道出了颧骨相法的真谛。
那么,什么是颧骨有神呢?古代相士总结出了几个关键特征:
首先是颧骨的光泽。真正有威望的颧骨,应该呈现出润泽的光芒,而非干枯的突出。这种光泽来自于内在的正气和德行,正如孟子所说的"浩然正气",会自然而然地从面相上体现出来。
其次是颧骨与眼神的配合。颧骨突出而眼神坚定者,多能成就大事业。但若颧骨突出而眼神飘忽不定,则往往性格多疑,难以得到他人的真心追随。历史上那些颧骨突出但最终失败的人物,多半都有眼神不定的特征。
再者是颧骨的对称性。左右颧骨高低一致者,性格平和,能够公正处事,因此容易获得他人的敬重。而左右颧骨高低不一者,往往性格偏激,容易树敌,即使有能力也难以在晚年获得真正的威望。
《神相全编》中还记载了一个重要的观点:颧骨的威力需要与德行相配合。颧骨突出而德行高尚者,威望如山岳一般稳固;颧骨突出而德行有亏者,威权如昙花一现,难以持久。
这一点在历史上有着无数的印证。比如明朝的严嵩,也是颧骨突出之人,在嘉靖年间权倾朝野,威震天下。然而,由于他品德败坏,贪污腐败,最终晚年凄凉,不仅失去了所有的权势,连子孙都遭到了牵连。这就是颧骨突出而德行不配的典型例子。
相反,清朝的纪晓岚,同样是颧骨突出的相貌,但他一生清廉正直,学问渊博,不仅在朝中享有极高的声誉,连乾隆皇帝都对他敬重有加。纪晓岚晚年编纂《四库全书》,成为千古美谈,这就是颧骨突出与德行相配的完美体现。
从道家的角度来看,颧骨突出者之所以能在晚年获得威望,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具备了"坚韧不拔"的品格。这种品格在道教中被称为"金刚不坏之志",是修道者必备的素质之一。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这里的"坚强"并非指颧骨突出的外在刚强,而是指内在的执拗和固执。真正的智者应该外柔内刚,颧骨突出而性格柔和,这样才能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能与人和谐相处。
庄子在《逍遥游》中也提到了类似的观念:"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颧骨突出者如果能做到内心无私,不争名夺利,反而能获得更大的威望和地位。这似乎是一个悖论,但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
在佛教的相好光明经中,也有对面相的论述。佛陀的三十二相中,就有"颊车如狮子相",描述的正是颧骨饱满有力的特征。但佛教强调,真正的庄严不在于外在的相貌,而在于内在的慈悲和智慧。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颧骨突出者要想在晚年获得威望,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修养德行。品德高尚是获得他人敬重的根本,无论颧骨如何突出,如果德行有亏,最终都难以获得真正的威望。
二是积累学识。知识渊博能够增加一个人的威信,颧骨突出者如果再有深厚的学问作支撑,自然能够让人心服口服。
三是保持谦逊。颧骨突出者往往性格较为刚强,但如果能在刚强中带着谦逊,反而更能体现出内在的修养。
四是善待他人。威望不是靠威压获得的,而是靠德行感化得来的。颧骨突出者如果能够以德服人,自然能在晚年获得众人的敬重。
总的来说,颧骨突出确实是晚年有威望的体现,但这种威望的获得,不仅仅靠天生的相貌,更需要后天的修为和德行。正如《易经》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颧骨突出者如果能够做到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必然能在晚年获得应有的威望和地位。
这正是古代相法学的精髓所在:不是单纯地看外表,而是要透过外表看内在,通过面相的特征来理解一个人的性格和命运趋势,进而指导人们如何修身养性,如何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好。颧骨突出者的晚年威望,正是这种内外兼修、德相相配的完美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