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A股电池板块彻底火了——板块整体暴涨9.29%,34只成分股涨幅超5%,其中杭可科技(688006.SH)涨17.13%、先导智能(300450.SZ)涨14.61%、骄成超声(688392.SH)涨停,成为最亮眼的“涨势先锋”。
很多投资者疑惑:为啥涨的是这些公司?不是之前说的“产能龙头”?其实背后藏着3个短期驱动逻辑,既能解释这次暴涨,也能帮大家抓后续机会。
先看数据:上周五谁在涨?主力资金往哪去?
先用一张表理清“涨势主力”和资金动向,直观感受市场偏好:
关键资金信号:上周五电池板块主力资金合计净流入96.09亿元,其中设备类公司(杭可科技/先导智能/骄成超声)合计吸金8.6亿元,材料类公司(容百科技/当升科技)吸金6.3亿元,成为资金最集中的两个方向。
核心原因:3个逻辑撑起这次暴涨
逻辑1:海外订单爆发,设备公司先受益
上周五涨得最猛的杭可科技(688006.SH)、先导智能(300450.SZ),核心驱动力是“海外储能/电动车电池厂扩产,设备订单落地”。
杭可科技(688006.SH):上周刚公告接获欧洲某大型电池企业的“储能电池检测设备订单”,金额超5亿元,占去年营收的15%——这类订单直接确定短期业绩,所以资金抢筹;先导智能(300450.SZ):新一代“高速卷绕机”通过宁德时代(300750.SZ)验证,不仅国内要扩产,海外客户(如韩国LG新能源)也追加了10条生产线订单,设备需求跟着电池产能扩张走。
简单说:电池企业要扩产,第一步得买设备,所以设备公司会“先于产能释放涨”,这是典型的“产业链传导逻辑”。
逻辑2:材料价格企稳,头部企业盈利回暖
容百科技(688005.SH)、当升科技(300073.SZ)这类正极材料公司上涨,源于“原材料价格稳住,毛利率修复”。
2025年上半年镍、钴价格同比降18%-22%,而正极材料出厂价降幅仅8%——成本降得比售价快,材料企业毛利率从15%回升到20%(容百科技(688005.SH)2025H1净利润同比增28%)。
上周五有机构发布研报,预测Q3正极材料需求还会增30%(因为新能源汽车排产环比涨10%),资金提前布局“盈利回暖”预期。
逻辑3:政策“吹风”,固态电池产业链异动
骄成超声(688392.SH)涨停,和“工信部固态电池攻关清单”落地有关——固态电池需要更精密的焊接、检测设备,而骄成超声(688392.SH)的“超声波焊接技术”已用于半固态电池样品生产,属于“技术卡位”。
虽然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还早,但政策一吹风,产业链里“有技术储备”的公司容易被资金关注,属于“短期主题炒作+长期技术预期”的结合。
短期暴涨和“产能”有啥关系?
很多人问:之前说的“西部产能”“储能产能”,和这次涨的公司不冲突吗?其实是“短期热点”和“长期逻辑”的互补:
这次涨的设备/材料公司,是“产能扩张的受益者”:比如宁德时代(300750.SZ)四川基地要扩产100GWh,就得向先导智能(300450.SZ)买设备、向容百科技(688005.SH)买正极材料——长期产能逻辑,会慢慢转化为短期设备/材料的订单逻辑;之前说的“储能产能缺口”,会持续带动派能科技(688063.SH)这类储能电池公司:上周五派能科技(688063.SH)涨7.92%,背后是欧洲户用储能订单同比增60%,而储能电池产能缺口还在,后续订单会继续支撑。
2个跟踪方向
看“订单公告”:设备/材料公司如果有大额订单(尤其是海外订单),短期容易有反应,比如跟踪杭可科技(688006.SH)、先导智能(300450.SZ)的“月度订单数据”(可通过公司公告或交易所披露信息查询);盯“产能利用率”:正极材料公司如果产能利用率超90%(比如容百科技(688005.SH)当前利用率92%),说明需求真的旺,盈利有支撑,反之利用率低于70%的要谨慎(产能利用率可关注机构研报或公司季度财报披露)。
风险提示:
短期板块暴涨有资金、订单、政策的“共振”,但后续会分化。重点看“业绩能不能跟上股价”——有订单、有盈利支撑的公司,比单纯炒概念的更稳。本文仅拆解市场逻辑,标注股票代码为方便读者查询公开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