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社融数据像一把钥匙,把一桩悄然发生的事掀开给大家看居民存款在缩,非银存款猛增1.18万亿。先别急着眨眼,数字后面藏着行为学——很多人把钱从储蓄罐里挪到了券商和基金账户里,意思很明显,资金在找更高回报的地方停泊。 我跟你说。就是啊。
把七月的2.4万亿和八月的1.18万亿叠加,短短两个月净增约3.5万亿非银存款。保守估计,就算一半流向了A股,那也是超过1.7万亿的实际买入力。对比160万亿的居民存款,比例看来小,可是流动性一旦被撬动,后续效应不容小觑。“资金在搬家”,一位市场人士直言不讳。 我跟你说。真心的。
市场也在回应这波迁徙。低价股普遍走强,新开户和小资金偏好把股价低的票推上去,这类现象往往出现在牛市的早期阶段。很多人会问这是不是牛市初期的信号? 我跟你说。就是啊。
谁先受益很有谱。券商是天然受益者,交易量和佣金一增,财富管理和代销基金的蛋糕也被放大;银行在代销、投行业务上有机会分羹。科技成长股是另一个焦点,芯片、半导体、软件服务这些赛道在营收和净利润改善后更容易吸引配置,尤其是在国产替代逻辑下,资金会倾向于押注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 我跟你说。太厉害了。
消费板块则靠“财富效应”拿到第二杯茶。白酒、家电维护着稳定现金流,稳健型资金喜欢这类票;可选消费像汽车、旅游在市场情绪暖时会加速复苏。不过市场不是开了外挂就一路向上,宏观走向、行业竞争、公司治理都会把热钱拦在门外,“要深入研究企业基本面”不是一句口号,是投资的防护网。 我跟你说。就是啊。
看着这场存款迁徙,有人兴奋有人沉思。资金像候鸟,季节一到就迁徙,哪里风景好哪里就驻足。但别被热闹蒙了眼,盲目跟风容易踩雷,耐心做功课、分散配置、关注业绩和估值,才像给迁徙的队伍挑选了靠谱的落脚点。我跟你说。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