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家公司同时发布中报,业绩居然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五家增长、五家下降,最夸张的是台基股份,净利润增速直接飙到3789%!
这数字你敢信? 半导体行业到底是在爆发还是在崩溃?
台基股份这次彻底刷新了市场的认知。 一家市值111亿的功率半导体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接近38倍,瞬间成为行业“增速王”。
但仔细看数据却发现蹊跷:营收只微增4.18%,扣非净利润反而跌了15.22%。 也就是说,这暴增的利润并非来自主营业务,而是靠着非经常性损益撑起来的场面。
更值得玩味的是,公司实控人即将变更为湖北国资委——这是否意味着地方国资正在加速入场半导体行业?
中晶科技的表现则显得更为扎实。 虽然营收略微下滑1.62%,但净利润却实现144%的增长,扣非净利润更是提升151.84%。
这家专注半导体硅材料的企业,显然是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和成本控制实现了利润提升。
在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成绩单似乎更能反映行业的真实竞争力。
汇顶科技、全志科技和艾森股份分别以35.74%、35.36%和22.14%的增速稳步前进。
汇顶的指纹识别芯片需求回暖,全志的车载芯片业务增长,艾森则受益于半导体材料国产化进程——这些企业都在各自的细分领域找到了增长点。
然而另一边的景象却令人担忧。 卓胜微作为射频芯片龙头,竟然交出了一份亏损1.47亿元的成绩单,业绩同比下降141.59%。
公司营收下降25.42%,折射出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的持续疲软。 这家曾经市值千亿的明星企业,如今正经历着行业下行期的严峻考验。
更让人意外的是德明利。 营收大增88.83%,净利润却亏损1.18亿元,同比下降130.43%。
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状况,暴露出存储芯片行业激烈的价格竞争。 即便营收规模扩大,也无法抵消价格下跌带来的利润侵蚀。
普冉股份、欣中科技和大为股份分别下降70.05%、38.78%和14.1%,各自面临着不同的困境。
普冉股份受NOR Flash市场供需失衡冲击,欣中科技的显示驱动芯片需求不及预期,大为股份则因传统半导体设备订单减少而业绩下滑。
这些数据背后反映出一个残酷的现实:半导体行业正在经历深刻的分化。 同一个行业,有的企业业绩暴涨近38倍,有的却陷入亏损泥潭。
这种极端分化说明了什么? 是否意味着半导体行业已经进入淘汰赛阶段?
功率半导体和材料领域的企业表现相对较好,这与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下游需求增长密切相关。
而依赖消费电子的企业则普遍承压,手机、PC等终端需求疲软直接影响了相关芯片企业的业绩。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业绩增长的企业中,多家都有国资背景或正在引入国资。
这是否意味着半导体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到资源整合的新阶段? 民营半导体企业将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半导体行业从来都不是一个能够齐涨共跌的领域,但如此极端的分化还是令人震惊。
3789%的增长与141.59%的下降同时出现,这种对比简直就像来自两个不同的世界。
投资者该如何看待这种极端分化? 行业内部正在发生怎样的结构性变化?
每个数据背后都是一个企业的生死挣扎,每个百分比变化都代表着行业资源的重新分配。 半导体行业的这场大分化,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