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在万米高空的客舱里,一场因为熊孩子踢座椅引发的冲突,最后竟然演变成了群殴事件。更让人无语的是,家长一边动手打人,一边还理直气壮地喊着“他还是个孩子”。这事儿要是不说出来,估计谁都不会信。
事情的经过让人看了直摇头
8月7号那天,南航从深圳飞大连的航班上发生了这么一出闹剧。一个8岁的小男孩从飞机起飞开始,就像装了马达似的,不停地踢前排座椅。你想想,三个多小时的航程,谁受得了这种折磨?
前排坐着的女乘客脾气还算好,先后提醒了三次,语气都挺客气的。可这孩子的家长呢?就是应付了事,嘴上说着“好好好”,实际上根本没当回事。小孩该怎么踢还怎么踢,就像没听见一样。
更过分的是,这熊孩子后来故意去撞人家,把人家的耳机都给弄坏了。这下好了,不但不道歉不赔偿,这一家子竟然还恼羞成怒,直接对女乘客动起手来。
四个大人围攻一个女的,这场面真是没眼看
监控视频显示,四个成年人把这个女乘客按在地上撕扯,场面那叫一个混乱。空姐赶紧过来拉架,结果自己也被推了三次。你说说,这都什么人啊?
最让人觉得讽刺的是,这家人一边动手,一边还在那儿喊:“他还是个孩子!”拜托,孩子是孩子,可你们这些大人算什么?8岁的儿子就站在旁边眼睁睁看着爸妈打人,这得给孩子心里留下多大阴影?
整个过程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其他乘客都怎么着了?戴着耳机装睡,没一个人敢站出来劝架的。这种冷漠真是让人心寒。最后还是靠报警才把这事给摆平了。
熊孩子背后站着的都是熊家长
说起来,这种事儿现在是越来越多了。空乘人员透露,这三年来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高铁上投诉熊孩子的案例也增加了四成。这数字听着就让人头疼。
武汉有个学校做过追踪调查,发现了一个挺吓人的数据:被宠坏的孩子在三年内霸凌同学的概率,是普通孩子的七倍。七倍啊!这还不说明问题吗?
专家们也坐不住了,建议遇到这种情况直接调座位,让这些熊家长也尝尝被吵的滋味。还有什么规则卡教育法,反正就是一个意思:不能再这么惯着了。
有对比才知道差距有多大
你别说,也不是所有家长都这样。去年杭州就有家长因为孩子在公共场所闹事,被判上了40小时的教育课。这才是负责任的态度嘛。
还有些家长特别用心,会提前教孩子飞行礼仪。有个孩子坐四小时飞机,全程安安静静地拼乐高,多懂事啊。首都师范大学的研究显示,懂规矩的孩子发生纠纷的概率能降八成。
这对比一看,差距就出来了。同样是孩子,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呢?归根到底,还是家长的问题。
这次事件为啥引起这么大反响?
说实话,这事儿能闹得这么大,关键在于受害的林女士坚决不答应私了。要搁以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家和和气气算了。可这次不一样了。
网上已经有17万人联名要求建立航空黑名单,这个数字说明什么?说明大家都受够了!谁也不想下次被打的是自己。
大连警方现在还在调查,女乘客被诊断为软组织挫伤和脑震荡。南航也表态了,会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来处理这一家子。法律和社会都在收紧规矩,这是好事。
成年人的纵容才是最大的问题
你看这个8岁的孩子,全程目睹父母的暴力行为,这对他的心理发展得造成多大冲击?家长总说“养不教,父之过”,可真到了关键时刻,又有几个家长能做到真正的教育呢?
孩子不懂事,可大人总该懂事吧?拳头护不住谁,守规矩才能真正保护孩子。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可就是有人不明白。
现在社会上这种违法行为在公共场合越来越多,跟执法不严、和稀泥有很大关系。有网友说得对:执法就得严格,才能刹住这股歪风。
航空公司和相关部门也该反思
说起来,这事儿也不能全怪家长。航空公司的处置机制是不是也有问题?空乘人员面对这种情况,除了劝架还能干什么?有没有更有效的制止手段?
运输部门现在也在酝酿新规,希望能从制度层面解决这些问题。黑名单制度如果真能落实,相信会对这些没素质的乘客起到震慑作用。
这事儿给我们什么启示?
坦白说,这个事件让很多人看清了一个现实:成年人的纵容和沉默,才是滋生熊孩子的温床。孩子天性活泼好动没错,可是非不分、没有边界感,那就是教育的失败了。
现在好了,有人终于较真了,法律也开始介入了。希望这能给其他家长一个教训:公共场所不是你家客厅,别人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
写在最后
这个事件现在还在发酵,大连警方的调查结果还没出来,法院怎么判也还是未知数。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这种靠拳头解决问题的方式,在任何时候都是错误的。
家长们该醒醒了,别再用“他还是个孩子”来当挡箭牌。孩子可以犯错,可以调皮,但不能没有底线。真正爱孩子,就应该从小教会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你们觉得这事儿该怎么处理?对于公共场所的熊孩子和熊家长,你们还遇到过什么奇葩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经历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