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灭顶之灾」当地时间2025年9月28日俄罗斯1台记者扎鲁宾泽连斯基扬言要袭击克里姆林宫,俄罗斯联邦将如何回应?佩斯科

发布日期:2025-10-10 07:23 点击次数:51

“克宫遇袭”言论引爆危机,俄乌冲突步入最危险临界点

“克里姆林宫的官员最好提前熟悉最近的防空洞位置。 ”——2025年9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过美国媒体向莫斯科抛出的这句话,瞬间将俄乌冲突推向舆论漩涡中心。 俄方迅速定性这是“对国家核心的公然挑衅”,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斥责其“极端不负责任”,并暗示话题本身已触及“红线”,“最好不再讨论”。

一、象征性威胁背后的心理战

泽连斯基的言论并非孤立事件。 此前,乌军无人机已多次深入俄境内袭击能源设施,甚至逼近莫斯科周边。 但直接提及克里姆林宫这一俄罗斯权力象征,显然跨越了此前的默契边界。 俄军事专家立即警告:若乌方真的攻击克宫,无论是否造成伤亡,都将被视为“核大国尊严的践踏”,俄方报复必然“空前残酷”。

耐人寻味的是,乌方一边抛出威胁,一边强调“不针对平民”。 这种矛盾姿态被分析视为精心设计的心理战:既向国内展示强硬姿态,又试探西方盟友对冲突升级的容忍度。 然而,俄方对此的回应异常冷静。 佩斯科夫称泽连斯基为“走投无路的演员”,指责其试图通过“虚张声势”掩盖战场劣势。 事实上,俄军近期在苏梅方向日均推进5.8公里,乌东防线多处崩溃,泽连斯基政府正面临领土丧失近20%的残酷现实。

二、俄方的“沉默威慑”与潜在反制

俄方对具体防御措施讳莫如深,仅以“灭顶之灾”警告含糊带过。 这种“沉默战术”背后是典型的威慑逻辑:不暴露底牌,但明确传递报复决心。 历史先例加剧了紧张——2023年5月克宫遭无人机袭击时,俄方虽否认乌方直接参与,但随后对基辅的导弹打击明显升级。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核阴影。 俄乌开战三年来,双方避免直接攻击决策中枢,正是因为一旦打破禁忌,可能触发“不可预测的连锁反应”。俄军事论坛多次讨论“克宫遇袭即动用战术核武器”的可能性,虽未获官方背书,但俄媒反复强调“核大国红线不容试探”。 与此同时,普京近期深夜表态“和谈不成则军事解决”,进一步强化了俄方战略模糊下的强硬底色。

三、西方盟友的焦虑与特朗普的“绿灯”

泽连斯基的冒险言论与美国的暗中支持密切相关。他在采访中透露,特朗普政府已为打击俄能源设施“开绿灯”。 尽管白宫未公开承认,但特朗普对俄态度的转变显而易见:从初期试图与普京保持密切关系,到近期斥责俄罗斯为“纸老虎”,甚至被曝要求乌克兰“以领土换和平”。

欧洲盟友却陷入集体焦虑。 德国议员公开警告“不能为一句口号将欧洲推向核战争边缘”,法国和波兰则因对俄策略分歧公开争执。 美军部分高级将领紧急返回岗位的消息,更让外界猜测华盛顿已开始做“最坏打算”。

四、战场现实与舆论战的撕裂

泽连斯基的“克宫威胁”与战场态势形成尖锐对比。 俄军持续蚕食顿巴斯,乌军兵员短缺至“连收尸队都凑不齐人”。 乌克兰GDP较战前萎缩43%,全境供电紧张,而俄方通过影子舰队维持能源出口,经济仍保持1.5%增长。 这种实力差距下,乌方的“象征性打击”更像绝望中的舆论反击。

俄乌双方在认知上的错位加剧了危机。 乌克兰视威胁为“争取谈判筹码的必要手段”,俄罗斯则解读为“对主权最严重的挑战”。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克制的声明被淹没在双方宣传战的声浪中,而全球粮食和能源市场因局势紧张再度波动。

五、临界点上的博弈逻辑

这场危机揭示了俄乌冲突的本质转变:从领土争夺升级为对政权生存权的博弈。 乌克兰试图通过“攻击象征”换取西方更多远程武器,俄罗斯则用“灭顶之灾”警告维护核大国的威慑可信度。 双方都在赌对方更害怕失控——但赌注是整个欧洲的安全架构。

特朗普政府的矛盾态度加深了不确定性。一方面,美国敦促俄乌和谈,另一方面又默许乌方扩大打击范围。 这种“战略模糊”与普京的“军事解决”警告相互碰撞,使得任何误判都可能点燃更大火药桶。

(注:文中事件与表态均基于2025年9月公开信息,局势动态需以最新进展为准。 )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