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1955年授衔,琼崖纵队获授何军衔?冯白驹为何未参与?

发布日期:2025-10-07 12:21 点击次数:186

1955年授衔时,琼崖纵队获得了哪些军衔?为什么创始人冯白驹没有参与授衔呢?

1949年,因为之前攻打金门失利,参与登岛作战的三个团都遭受了严重损失。这次失败让解放军意识到登岛作战的难度比预想中要大得多。

在当时的条件下,解放军只能用改装过的普通小船来进行登陆作战,既没有掩护,速度也提不上去。这样的战术在渡江战役等内陆地区还能勉强使用,但在波涛汹涌、气候多变的海上,就很难实施了。

当时负责解放东南的部队大多是来自北方的汉子,很多人不擅长游泳,因此有些战士对战争产生了恐惧心理。这是当时解放军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如果连攻克距离大陆较近的金门都遇到了这样的情况,那如果是宽度更大的海南岛,甚至台湾岛,又该怎么办呢?

后来的结果却出乎意料,解放海南岛虽然也有人员伤亡,但整体上比解放军将领原先预计的要容易得多。

这一切的背后,是因为海南岛上有一支解放军未曾知晓的红色部队——琼崖纵队。他们配合行动,让敌军调动了防守力量,减轻了登陆部队的压力。

这支在没有电台的情况下,独自在海南岛奋斗至今的英雄队伍,保证了海南岛的红旗在23年里一直飘扬。

他们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获得了什么待遇呢?为什么琼崖纵队的创立者冯白驹竟然没有参加这次授衔仪式?

数十年来,琼崖纵队一直奋战在第一线。

面对海南岛这块难啃的骨头,以及部队战士们普遍存在的畏惧大海的情绪,“旋风将军”韩先楚主动揽下了这个职责。在真正对海南岛展开进攻时,一则奇怪的传闻成了他突破困境的决胜法宝。

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时候,陕北延安听说了,海南岛上还有一支叫琼崖总队的红军队伍。不过,那时候海南已经被日军控制了,不管是对他们进行改编,还是派兵支援都非常困难。就算知道了他们的存在,也只好任由他们自己想办法。

后来有一阵子,延安方面完全没有收到琼崖纵队的任何消息,还以为他们可能已经全军覆没。没想到,他们竟然一直撑到了国民党统治末期,还等到了解放军的大部队。

琼崖纵队的前身在1921年建立,当时是由中共特委指派,将海南的一部分农民起义军合并改编的。后来,这支队伍被命名为琼崖工农革命军,之后又改名为琼崖工农红军。在这个时期,由于国民党的高压统治,琼崖队伍的人数不断减少,最终以游击队的形式存活了下来。队伍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与当时的领导人冯白驹有很大的关系。

冯白驹是海南本地人,他和共产党军队的其他领导一样,接受过很好的教育,也认同马克思主义。他还曾经组织过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有一次,他有机会去黄埔军校深造,但听说农民运动更缺人才,他就决定留下来。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全国的国民党部队和军阀掀起了残酷的白色恐怖。在海南琼崖地区,大量人员被抓捕,随后惨遭杀害。冯白驹等人领导的农民运动被迫转入地下。随着徐成章、杨善集等人的牺牲,冯白驹成为了琼崖纵队的最高领导人。

冯白驹接手指挥后,琼崖纵队的人数增加到了两千多人,其中还有一支全由女性组成的“红色娘子军”。不过,海南岛的地形复杂,纵队虽然躲在山林里打游击,但还是有不少战士牺牲了。在中央红军长征最艰难的时候,琼崖纵队的日子也不好过,最惨的时候,连冯白驹在内,全队只剩下26个人。好在冯白驹特别擅长组织,每次敌人放松警惕,他都能迅速组建起新的队伍。这其实也说明了海南的老百姓对共产党的支持。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终于停战,开始联合对抗日本侵略者。但由于距离遥远,加上琼崖纵队的坚持,他们不愿意编入国民党的武装序列,要求独立抗日。好在他们的人数不多,蒋介石也不在意,于是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在日寇进攻海南岛时,琼崖纵队的英勇抵抗让国民党守将王毅也十分佩服。蒋介石还特意给这支独立作战的部队提供了弹药和武器作为支援,这充分证明了他们的战斗力。

远离海外,长时间失联

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军队重新进入海南岛,这让琼崖纵队的人感到很紧张。为了安抚他们并与之建立联系,我党方面特别联系了潜伏在国民党军队中的地下党员韩练成,他被称为“隐形将军”。韩练成的部队正是被派往海南岛的其中一支。

韩练成肩负的任务面临巨大压力,进展非常不顺利。在国民党内部,虽然蒋介石表面上要求韩练成前往接收日军投降并整合地方武装力量,但实际上却意在直接解散琼崖纵队。为了应对蒋介石的要求并继续潜伏,韩练成必须取得一些实际成果,这就需要琼崖纵队的配合。

然而,琼崖纵队的成员当时并不知道韩练成是我们的同志,双方之间完全没有信任可言。

韩练成的46军属于桂系,但海南当地是粤军张发奎的地盘。粤桂战争后,两军素有嫌隙。加上韩练成表面上是蒋介石的人,但由于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他在海南的行动也受到了不少限制。

琼崖纵队这边也很担心,他们本来就对国民党不信任。韩练成来邀请和谈时,还被伏击了。这导致韩练成的部下都很激动,韩练成就想好好谈,部下也不会答应。这也让琼崖纵队认为韩练成在耍两面派,后来完全不理韩练成的要求了。

对于韩练成而言,这件事让他感到十分沮丧。由于受到蒋介石和张发奎的压力,原本担任46军军长的他被换了下来,转而回到中原继续指挥内战。据说,因为琼崖纵队曾伤到韩练成,导致国民党46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势,而琼崖纵队则撤退到了山里。这次战役的损失之大,甚至超过了日本占领海南期间几年的总和。街头再次出现了悬赏捉拿冯白驹的告示。

“要是能抓住冯白驹,抓到一个就给一两金子!”

冯白驹没有被授衔是不是因为和韩练成产生了矛盾呢?

关于琼崖纵队的授衔情况

琼崖纵队在与韩练成交流时确实有些过于警惕,但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生存智慧。如果因为这个就怪罪他们,那就太不理解人情了。

实际上,琼崖纵队的大部分成员后来都参加了授衔仪式,其中一些领导人甚至被授予了较高的军衔。比如,政委庄田被授予了开国中将的军衔。副政委马白山在1955年被直接授予少将军衔。副司令吴克之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后来又被追加为少将。

遗憾的是,作为纵队最高领导人的冯白驹和其他一些纵队军官,没能参与到后来的授衔活动中。

一方面,他们选择转业到地方去做其他工作,另一方面,也有历史原因。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猜疑,同时也为了让战友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他们没有继续在部队工作,自然也就没有获得军衔。

冯白驹的经历可以说是最有代表性的了。

冯白驹遇到的问题

解放后,冯白驹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是海南军区的最高领导人。1952年全军评定时,他被评为行政七级,相当于解放军兵团级干部的待遇。

之前说过,冯白驹的几个手下后来都成了中将和上将。解放后,和他一起共事的韩先楚、邓华这些来自四野的干部,后来也都成了将军级别的干部。

要是没有后来发生的事情,冯白驹被授予上将或中将军衔应该是十拿九稳的。

在1955年授衔的时候,冯白驹因为提前转业,没有资格参加部队的授衔仪式。不过,他却获得了三枚珍贵的一级勋章。分别是“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从名字就能看出,这三种勋章分别授予在不同时间对部队有功的英雄。能在1955年授衔的名单里同时获得三枚一级勋章的,屈指可数。

当时只有两个人没能参加授衔,但却得到了三枚一级勋章。一个是东北抗联的周保中,另一个就是冯白驹。

冯白驹的情况并不涉及历史上的纠葛,他的问题是出现在解放以后的事情上。

近年来,某些地方出现了“各自为政”的倾向,一些地方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大局,搞小圈子、小集团,影响了整体发展。这种行为不仅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稳定,也容易引发矛盾和冲突,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纠正。地方政府应树立全局观念,增强协作意识,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冯白驹从部队转业,主要是因为形势的变化,根本原因就是所谓的“地方主义”。

要是真的要追溯源头,地方主义最早是梁启超提出来的。后来,陈炯明又因为当年高喊“联省自治”,猛烈批评孙中山,让地方主义更加盛行。

当年,这种观念在江苏、浙江、安徽一带影响很大。解放后,留在海南的干部多数来自东北野战军,同时东南沿海地区也迎来了不少来自中野和华野的干部。这些干部大多来自北方,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适应当地的水土,而是难以有效领导当地的干部,还有一些人政治素养不足。这导致了许多部门内部派系林立,各自形成了以本地人为主的小小圈子。

那时候国家还面临着外部的挑战,国民党也没有放弃反击的念头,所以急需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进土地改革。

要进行土地改革,就需要从一些人那里收回一部分土地,然后分配给其他人。这样的做法本身就比较敏感,再加上地方官员和北方官员之间的矛盾,使得广东、福建等地的土地改革推进得非常困难。

当时的地方领导冯白驹和叶剑英元帅认为应该慢慢来,采取较为温和的土改措施,但这导致两地的改革进度落后于全国其他地方。

原来,国民党反攻的首要目标是东南沿海地区,但这里并不适合进行“温和改革”。得知这个情况后,刚完成广西剿匪任务的陶铸,被紧急调往广东,监督当地加快土改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冯白驹、叶剑英等人也受到了批评。

尤其是冯白驹,他在当地很受大家尊敬,所以大家对他的意见也越来越多。一旦他做了对地方有好处的事情,人们就会怀疑他想当“土皇帝”;如果他帮助了北方来的干部,又会遭到本地人的批评。

迫不得已,冯白驹只好退到幕后,不再参与部队的管理工作,同时也放弃了几个有实权的职务。

冯白驹的功绩和能力是显而易见的,尽管他没有获得将军的军衔,官方也不承认他为“冯白驹将军”。但在老百姓的心中,他早已经是“无衔将军”了。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