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吴冷西在“七千人大会”的检讨

发布日期:2025-07-28 16:39 点击次数:137

吴冷西在“七千人大会”上做了自我反省。

1962年开的“七千人大会”上,《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原来的社长吴冷西,向大家做了自我批评。

1957年,吴冷西接手了《人民日报》社长的位子,他的前一任邓拓因为没能跟上中央的步伐宣传,被毛泽东狠狠批评了一顿。吴冷西可能是从邓拓那儿学到了教训,变得特别敏锐,紧跟形势。结果,他管的《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在“大跃进”那会儿,推波助澜的作用可大了。在这次会议上,吴冷西检讨时说了一句挺有名的话:“说实在的,有段时间,没有《人民日报》可能还比有它好呢。”

这句话是吴冷西对自己实事求是的评价,也是经过他深刻反思后得出的结论。在毛泽东提出召开“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前10天,吴冷西就已经在中直系统的文教组里,做了一次全面又详细的自我批评。

聊起人民公社时,他提到1958年夏天北戴河会议上说的是先找地方试试,然后再全面铺开。但9月4号《人民日报》的评论却说“边试边推也行”。北戴河的决定是说,从集体所有变到全民所有,得三到五年,或者更久。可9月3号的《人民日报》评论却自作主张,把“或者更久”这几个字给删了。这足以看出,那时候的《人民日报》简直是添乱,让错误变得更严重了。

谈到快速度和均衡性,吴冷西表示:总路线的精髓在于追求快速度,而这快速度其实就是要讲究均衡。那时候,只一味追求快和多,却把质量和节约抛在了脑后。翻开老版的《人民日报》,标题“快速度万岁”加粗加大,特别显眼。整份报纸上,浮夸的言论随处可见。

吴冷西也提到,说地方工业发展得像花儿一样到处开放,领先一步,大家都跟着往前冲。周恩来在七千人大会上提到这事时说,其实情况是“一个领头冲,其他的都跟不上”。毛泽东接着说,是“一个领头冲,其他的都垮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话,显示出他们对这个口号的深入思考,教训十分深刻。

谈到打破迷信这事儿,吴冷西提到主席鼓励大家要敢说、敢想、敢行动,并且这一切都得建立在马列主义之上。后来,《人民日报》发了篇文章,标题挺响亮——“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话很快就传遍了大街小巷,成了老少爷们都知道的名言,也成了后来聊起“大跃进”那段日子时,大家都知道的事儿。多年以后,福建省委原来的书记梁灵光还记得,他说:“《人民日报》上登了张照片,一个小娃娃坐在麦穗上,旁边就是那篇《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文章,里面还说‘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说到浮夸这事儿,吴怜西提起:1958年3月,毛主席在成都开会时提醒大家要低调,说河南哪怕一年内能让水利建设大变样,这事儿也别急着上报纸。可没想到,《人民日报》在1958年6月7日就报道说河南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水利化,还发了篇社论,称赞《河南人民树了好榜样》,给全国打气。报纸上到处都是吹得高高的任务指标和夸大其词的“卫星”,还把那些不相信这些高指标的人说成是“思想保守的右倾分子”,给他们挂上“白旗”。

1959年6月5日,罗荣桓在解放军政治学院的一次会上讲道:眼下粮食短缺最严重的地方,竟是去年那些大放卫星(夸大产量)的区域,而那些去年被认为不行、被挂上“白旗”的地方,粮食反而不紧张。这话真是一针见血。

谈到瞎指挥,吴冷西讲道:不考虑实际情况,就用激将的手法说:“这边能行,那边咋就不行呢?”这样一来,不少错误做法就被推广开了,比如大面积丰收计划、田地整改、企业没人管等等。报纸上还登了许多进度表格,比如扫盲进度、消灭四害进度、植树造林进度、钢铁产量大放卫星这些。对那些数字报得低的,还批评说他们干劲不够。这事儿让一些省委很不满,他们还向毛主席反映了,说《人民日报》在“大跃进”期间弄各省的进度表,给他们造成了很大压力,最后只能互相比拼,大搞虚假夸大。

参考张素华写的《变局——七千人大会的来龙去脉》

2023年年底,也就是12月17号那天。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