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00只基金下半年涨幅超30%的背后,一场危险的共识正在形成。
400余只基金净值飙升超过30%,重仓股高度重叠——新易盛、中际旭创、胜宏科技等AI硬件龙头几乎成为所有基金的“标配”。基金2025年半年报揭示了一个惊人的现实: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中芯国际H股等港股科技巨头正被主动基金疯狂增持,持有产品数量相比去年底激增超200只。
更令人咋舌的是,这批新抱团股7月以来平均回报高达42%,全年平均回报更达103.8%,远超市场指数。基金公司似乎找到了新的财富密码,但历史的教训正发出刺耳的警报。
历史轮回,抱团从未停止
翻开A股基金史,“抱团”二字贯穿始终。2006-2007年,金融地产煤炭有色集体起舞;2013-2015年,互联网概念席卷一切;2018-2021年,消费医药新能源轮番登场。每轮抱团都创造了惊人的财富效应,却也埋下了崩塌的种子。
当下这一幕何其熟悉:基金经理们以令人咋舌的速度调仓换股拥抱AI。2022年底仅162只基金持有新易盛,如今飙升至1062只。共识的形成速度远超以往,持仓集中度达到令人警惕的高位。
华叔洞察:当市场形成高度一致的共识时,往往意味着流动性陷阱正在形成。历史证明,基金抱团从未创造出真正的安全垫,它只是在转移风险。
“不一样”的泡沫?
与历史抱团相比,本轮确有新特征:港股成为新战场,腾讯控股登顶主动基金持仓榜首;业绩支撑看似更“实”,AI硬件公司确实释放着真金白银的利润。
但表面的合理性掩盖不住深层的忧虑。在港美股互联互通机制下,南向资金形成的新共识,可能只是把泡沫吹得更大。ETF等被动资金的持续涌入,正以几何级数放大着抱团效应。
华叔睿评:当“基本面改善”成为所有机构的统一话术时,我们更要警惕共识背后的盲从。市场永远在奖励先觉者,却惩罚最后的接棒人。
共识即风险
基金经理追求超额收益,基金公司追逐管理费,基民渴望短期回报——这场三方“共谋”正将抱团推向极致。但任何资产价格脱离地心引力之时,都是最危险的时刻。
2021年新能源泡沫破裂的教训近在眼前:当行业增速不及预期,股价腰斩不过瞬息之间。如今AI板块的技术迭代风险、海外政策风险、产能过剩风险,随时可能引爆估值体系。
华叔洞见:当共识成为市场最大公约数,共识本身就变成了最大风险源。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核心资产”,在流动性退潮时往往最先坍塌。
交易所数据显示,部分AI抱团股单日换手率已逼近危险阈值。某头部券商自营盘悄然减持光模块龙头的消息在市场悄然流传,而公募基金仍在季报中高喊“坚定持有”。
市场的钟摆从不停止摇摆。当所有人都挤在AI的船舱里欢呼时,真正聪明的资金已经在寻找下一个靠岸点。
您愿意成为这场AI盛宴的最后买单者吗?评论区留下您的真知灼见,关注 @华叔大视界,看穿资本迷局,把握财富先机。
#热点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