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吵架,哪里稀奇?但在乌克兰,这事发生在泽连斯基和美国总统副总统之间,火药味就不止一点点了。每一声争吵背后,都藏着大国的算盘和小国的命运。
泽连斯基能坐稳基辅的椅子,全靠美国援手。美国人喂武器、送钱,乌克兰才有底气和俄罗斯死磕。表面上是一场民族保卫战,真实情况却越来越像一出代理人博弈戏码。美国人是发号施令的导演,乌克兰人只能扮好自己的角色,不管乐不乐意。
但现在,演员忽然闹情绪,和导演闹掰,这剧本就要出乱子了。
泽连斯基和美国高层的争吵,等于在老大脸上扇了一巴掌。美国的习惯是,谁敢违逆自己,立马“秋后算账”。俄媒马上爆料,说美国人、英国人正密谋,想把泽连斯基踢下台——谁来顶替他?扎卢日内,就是那个被排挤到伦敦当大使的前乌克兰军队总司令。
扎卢日内能走到这一步,跟泽连斯基斗争脱不开关系。军队大反攻失败,风头盖过总统,泽连斯基怕出事,随手把他打发到英国。谁料阴差阳错,曾经被排挤的人,现在倒成了最有希望的备胎。
美国有没有那个本事?你要说乌克兰的命运,都绑在美国的枪口和钱包上,美国人当然有!美国媒体早就放出消息:华盛顿计划强行驱逐泽连斯基,虽然替换人选没点名,但这种风向,怎么看都指向扎卢日内。
乌克兰在2024年没有进行总统大选,泽连斯基用战时状态为由拖延选举,这在西方民主标尺下本身就站不住脚。俄罗斯干脆不买账了,说泽连斯基为总统不合法。在俄乌冲突之前,这样的政治流程也许不会被放大,但现在,选举合法性成了争夺话语权的武器。美国如果真推动换人,法理和操作全都有借口——只看要不要用而已。
这时候再看基辅街头的抗议,场面就有滋味了。最近,因为泽连斯基推进反腐,触动了乌克兰内部不少利益,马上引起强烈反弹。群众是自发的?未必。美英要搞事,只需再添把火,民意风向马上变脸。乌克兰这种国家结构,说到底,就是力量强的人说了算。
反过来看,泽连斯基为什么敢和美国较劲?一方面,他清楚掌控战时权力,可以延迟选举,一时半会儿美国人还不能硬下手。另一方面,局势越拖,美国的收益就越来越看不清,要是继续烧钱搞不出结果,国会和老百姓都会痛骂白宫败家。
美国自己心里也清楚:乌克兰从“西方棋子”变成“包袱”的速度,比预期还快。前几年还在鼓吹“铁打的盟友”,现在媒体带头怀疑泽连斯基,背后要动手脚一点都不新鲜。俄罗斯媒体说是自己情报部门搞的烟雾弹,也好理解:俄乌每放一个消息,都是为了操控舆论势头,给对手添堵。真假难辨,但美国要换人这个趋势,很难藏得住。
扎卢日内之所以让美英放心,是他曾给乌克兰带来短暂的“正能量”:反攻、军队组织、民心。但今天的乌克兰已经陷入被动。赶走了泽连斯基,新的棋子能不能顶得住局面?美国和英国要的是配合自己战略方向,而不是有主张、有想法的总统。
只要美国给足压力、舆论再跟进,乌克兰内部的抗议闹大,泽连斯基就没有了继续赖在基辅的资本。这并不是第一次美国控制别国政权,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不是谁喊两句“民主”,局势就能翻转。美国要的是利益优先,至于乌克兰的死活,是次要的。
一场代理人战争,最后谁都不好过。泽连斯基自以为有点主动权,以为自己靠着抗俄还能和美国讨价还价。但只要美国人翻脸,他能留在总统府的时间,未必比换总理还要慢。
翻开国际新闻,几乎每一次大国操控小国的剧本,都能找到类似桥段。只不过这次戏演得特别明白,连抗议、流言、密谋都直接摊在台面上。连俄媒都不用藏了,直接说“替换正在推进”,要不心虚就是底气十足。
乌克兰今日的困局,是自己主动选择了当美国的“提线木偶”。一旦线断了,摔下去的不只泽连斯基一个人,而是整个乌克兰的未来。不信?看看最近的抗议潮、看看脑袋上悬着的权力更迭大刀,基辅的冬天,还会有多少个?
每当一国总统的命运都靠外部操控的时候,这场游戏里就没有赢家。到头来,乌克兰不过又回到了那个最熟悉的起点:大国谈笑之间,棋子自生自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