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品牌营销笔记——
所有行业都值得用爆品重做一遍。
01-从120万关公像到35%市占率:一个“门外汉”的破局之路
2013年,美术中专毕业的绍兴人俞光在购买办公室摆件时,被一尊标价120万元的铜关公像刺痛。彼时铜材市场价仅4万元/吨,天价背后的行业暴利与低质分化让他决心创业:“开个车间,做30个关公像,自己留一个,其他送人!”
这个“赌气式”的创业决定,催生了如今占据中国铜质文创市场35%份额的巨头——铜师傅。2024年,公司营收达5.71亿元,净利润7898万元(同比激增79%),手握2485款SKU,坐拥500万“铜粉”,并于2025年5月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而在起步阶段,俞光对互联网和营销“完全不懂”,靠每晚两小时自学摸索。
02-爆品战略:19.9元铜葫芦如何引爆1500万流水?
1. 价格“降维打击”:把铜卖出树脂价
2014年,俞光发现淘宝铜葫芦普遍粗糙且高价,果断推出定价19.9元的精工铜葫芦,搭配铁盒包装与纸质发票(双十一打印机打坏多台),将铜工艺品价格拉至树脂摆件水平。结果令人震撼:
2015年双十一单日引流1500万流水,店铺登顶家居饰品类目冠军;
累计销售超300万件,即便铜价从2.6万/吨涨至8万/吨,仍坚持39元定价,亏本充当“流量钩子”。
2. 极致品控:8个月砸掉百件瑕疵品
为攻克铜像头部气孔问题,俞光带领团队实验8个月,每遇瑕疵立即砸毁。员工直言“反人类”,但他坚持:“艺术品级品质,工业品级卖法!”
全员美术培训:聘请美院教师培训工人素描与水彩,提升审美一致性;
工序极致拆解:雕刻一棵兰花,专人雕叶、专人雕花,实现标准化量产。
3. IP破圈:从孙悟空到漫威的“传统潮玩”
2016年,六小龄童代言“孙悟空”铜像众筹破2000万元,创淘宝纪录。此后铜师傅开启IP矩阵战略:
传统文化IP:大圣系列营收超8950万元,三星堆联名还原“沉睡三千年的泥土质感”;
国际顶流IP:漫威、变形金刚合作中,连螺丝螺帽都精准复刻,吸引年轻用户占比提升30%。
03-小米模式“八字诀”:冷门行业的降维打击秘籍
俞光将小米“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升级为铜师傅“八字诀”:
降维:净利率压至5%,同行赚10元时铜师傅只赚1元;
专注:十年死磕铜工艺,研发投入上不封顶;
极致:创始人从39元葫芦到3.99万元千手观音全程参与设计;
口碑:广告费严控在5%以内,靠复购率56%-59%支撑增长。
案例:抖音ROI高达1:40,靠用户自发传播节省千万级营销费。
04-关键转折:雷军投资与“不刷单”的底线坚守
1. 雷军加持:样品征服,“天选之子”的诞生
2017年“铜粉节”上,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被粉丝狂热震撼,促成俞光拎铜像样品见雷军。没有商业计划书,20分钟延长至90分钟,雷军当场决定投资:“小米体系外最像小米的企业!”
资本布局:顺为资本(13.39%)、小米集团(9.56%)成第二、三大股东,三轮融资斩获6.2亿元。
2. 零刷单原则:1970万销售额的生死抉择
2016年淘宝众筹收官前2小时,销售额达1970万元。友商提议刷单冲2000万,俞光在办公室抽完半包烟后拒绝:“刷一次就会永远刷单!”十年坚持不刷单、不偷税,成为品牌信任基石。
05-挑战与突围:线上狂欢下的线下迷惘
尽管线上占比超70%,铜师傅仍面临三大挑战:
用户结构单一:95%消费者为30-55岁男性,女性用户拓展乏力;
品类依赖过重:铜质产品贡献96%收入,黄金文创(127万元)等新品类占比不足;
线下渠道薄弱:全国仅77家门店(9家直营),成都2100万人口仅1家负一楼店铺,人流稀少。
破局策略:
子品牌“欢喜小将”开发鲁迅、五虎上将等传统题材潮玩,对标泡泡玛特;
黄金品牌“玺匠金铺”推万元貔貅,进军轻奢市场;
未来3年计划新增30家直营店,黄金品类收入占比目标10%。
06-启示录:小众市场的爆品哲学
铜师傅的崛起印证了三大创业法则:
蚂蚁市场法则:在“有品类无品牌”的分散行业(国内超1000家铜艺作坊),高质价比+标准化可快速称王;
1+0理论:“产品是1,营销渠道是0。没有1,再多的0也归零”(俞光语);
文化杠杆效应:借IP经济爆发红利(2025年中国IP衍生品市场规模将破5000亿),将传统工艺转化为文化消费符号。
结语
从120万元关公像的愤怒,到10亿市值的文创帝国,铜师傅用一款亏本的铜葫芦撬动了冷门行业的万亿想象。在俞光看来:“所有行业都值得用爆品重做一遍。”当国潮崛起撞上文化自信,这门“中年男性生意”正以铜为纸,书写中国传统工艺的新商业史诗。
数据来源:铜师傅招股书、36氪、天下网商沙龙实录、投资者网探店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