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篇文章前,麻烦点个“关注”,这样方便大家一起讨论、分享,也能给我点支持,写起来不容易谢谢啦!
说起印尼在全球镍产业的崛起,很多人当初都挺看好的。这地方的镍储量占全球60%以上,电动车用的关键金属,优势明显。印尼政府也动作很快,2015年镍精炼市场占比才6%,到2024年直接蹿到61%,进步非常明显。大家一度觉得,这印尼就是下一个中国,能靠镍产业翻身,成为世界镍王。
事实告诉我们,事情没那么简单。印尼这场“豪赌”最后没有赢,甚至可以说是惨败。它给全球都敲了个大响钟:资源不等于成功,发展靠的是技术和战略。
问题出在哪?先说最关键的,印尼低估了中国电池技术的飞速发展。2020年,印尼干了个大动作——禁止出口初级镍矿,想强迫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得依赖印尼本地的镍精炼厂,同时吸引外资投资建厂。可惜,这政策没达到预期效果。中国技术升级,特别是磷酸铁锂电池的崛起,根本降低了对镍的需求。这种电池成本更低,性能稳定,不太用镍了。再加上中国在电池回收上的技术突破,可循环利用率大大提高,需求自然水涨船高也就没了。
可是,印尼还死死盯着产能扩张,想着扩大产量,却忽略了市场变化。结果,市场供大于求,价格暴跌,赚不到钱。拥有这么多镍矿,却没能转化成真正的竞争力——这不是浪费资源是什么?
还有一大误区是,印尼盲目抄袭中国模式。中国早在上世纪末就开始下大力气研发电池技术和回收技术,不只靠挖矿,而是靠技术创新和完整产业链支撑。印尼呢?依赖进口设备,靠引进外资,想速成复制一条产业链。可技术积累、市场需求差距大,印尼不具备中国那种基础。结果,越跟风越亏,产能过剩、市场萎靡,怪谁?
再说政策,这也是锅的大头。印尼这几年政策变来变去,从禁止出口,到吸引外资,再到强制内销、涨税,改来改去,企业根本没法预判市场未来,资本信心一泻千里。2025年,印尼股市暴跌5%,外资一天就抛售了3326亿印尼盾,投资者直接用钱说明了“不信了”。这资本流失导致经济更差,镍产业陷入更大危机。
印尼试图自救,和美国搞合作,想搭个“电动车生态系统”啥的,用镍换技术和市场。问题是,美国电池技术离中国还远着呢,特斯拉也有影响,但没法填补这技术差距。这招也没奏效。
还有,印尼为了打入欧美市场,推出了环保和社会治理标准,想搞个“可持续镍”。听起来牛但他们镍加工用的传统火法冶炼碳排放高,欧盟马上要实施碳边境税,这等于给他们的镍产品加税,成本更高,竞争力缩水更厉害。
一句,印尼这次失败,是盲目依赖资源优势,不懂技术革新和市场趋势,没找到自己的路,养了个空中楼阁。更别提政策不稳定让企业和资本望而却步,这都成了他们失败的催化剂。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资源再多,不创新和政策不稳,迟早吃亏。那些真正能在全球竞争中笑到最后的,是技术持续进步稳定支撑、产业链完善的国家。盲目照搬别人的成功,只会摔得更惨。
您怎么看?欢迎到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