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运会乒乓球赛场,两支穿着中国队队服的年轻球员,打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疯狂”。
女团队员杨屹韵在对战黎巴嫩选手时,面无表情地轰出11-0的悬殊比分,第三局又打出11-1,全程只让对手拿到7分。
同一时间,隔壁球台的男团小将曾蓓勋正咬紧牙关,从9-11、13-15的绝境中连扳三局,最后以11-7逆转土耳其选手。 场边教练攥紧的拳头,直到他最后一球落地才松开。
战场
代表中国出征大运会的是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2岁的“非主力军”,女队由王晓彤领衔,她在上届大运会拿过团体冠军;男队的曾蓓勋、陈俊菘,国际赛经验几乎空白。 但正是这些年轻面孔,在小组赛首日就掀起了风暴。
“碾压式教学”
王晓彤首盘出战,三局横扫中打出了11-1、11-2的比分;削球手杨屹韵更狠,第二局直接“剃光头”11-0,第三局11-1收尾,两盘比赛让对手总计仅得8分。 第三盘的韩非子甚至没给对手喘息机会,15-13的胶着局后,立刻用11-3、11-7终结悬念。
截然不同
迎战土耳其时,陈俊菘首局7-11失利,第二局缠斗至9-9才惊险扳平;曾蓓勋更艰难,前两局9-11、13-15落后,第三局开始才靠落点变化和提速扭转局面;压阵的敖华磊同样先丢一局,最后连追三局翻盘。 三盘比赛,场场逆转,场场揪心。 赛后技术统计显示,男团三人的关键分相持得分率均突破65%,但对手的搏杀也让失误率高达32%。
“逆转”不是偶然
女团对战蒙古,赵尚、韩菲儿、杨屹韵三场3-0横扫,单局最大分差达11-4;男团迎战比利时,曾蓓勋在2-0领先时被追平,决胜局11-9绝杀,汗水浸透的球衣贴在后背,他握拳的瞬间全场沸腾。
悬殊比分和绝地逆转的背后,是年轻一代对国乒“血脉”的传承。
两个月前的巴黎奥运会上,樊振东在男单八强战0-2落后张本智和,靠换球衣调整节奏,最终4-3翻盘。 那场比赛中,张本智和坦言:“最后两局,他赢的欲望比我强。 ”
更年轻的陈熠在2025年拉斯维加斯挑战赛上,0-3落后日本一姐早田希娜,连扳四局逆转,决胜局10-9时一板反手撕穿对手防线。
惊人相似
2001年大阪世乒赛,刘国正面对韩国名将金泽洙,从15-19落后救回7个赛点,最终27-25逆转。 那场比赛后,韩国教练被担架抬出,金泽洙掩面痛哭。
24年后的成都,杨屹韵轰出11-0时,现场有老球迷脱口而出:“这姑娘有当年张怡宁的狠劲! ”,2008年奥运会,张怡宁曾以11-0横扫福原爱。
技术解析揭示出年轻球员的“杀招”。 杨屹韵的削球旋转变化让黎巴嫩选手21次接发球失误;曾蓓勋的逆转则依赖正手提速,后三局主动变线得分占比达74%。
这些战术与巴黎奥运女团决赛的陈梦/王曼昱如出一辙:她们在双打决胜局5-9落后日本组合时,靠发抢战术连追6分,陈梦赛后说:“支撑我们的是想赢的信念。 ”
但大运会的“疯狂”背后也有隐忧。 男团虽然两战全胜,总教练却点出问题:“土耳其实力一般,赢得都这么难,后面打日韩怎么办? ”女团横扫黎巴嫩和蒙古后,备战重点已转向日本队,这支队伍在年初釜山世乒赛曾将中国队逼至2-2平,最终靠孙颖莎独得两分惊险卫冕。
成都的夏夜,乒乓球馆的灯光亮到凌晨。 场边记分牌上的“11-0”和“13-15→11-7”并列,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写着碾压式的统治力,另一面刻着绝境不灭的斗志。这群年轻人用球拍证明,所谓“国乒血脉”,从不是主力的专属。